深切缅怀涿州曲艺大师杨善元先生

发布时间:2021/11/24 14:03:00 

词文成绝句鼓曲久绕梁寿终名望在身去德音存

深切缅怀涿州曲艺大师——杨善元先生!

“词文成绝句,鼓曲久绕梁。”在涿州三义公墓,一处墓碑碑阴上镌刻的10个大字赫然醒目,此墓正是涿州曲艺大师杨善元先生之墓。杨善元先生,一位参加解放战争,在部队里成长,又从朝鲜战场硝烟中走来的曲艺作家,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录大辞典》的多个名录中,有他一个条目。《中国新文艺大系·曲艺卷》《中国曲艺作品汇编》收进了他的代表作——鼓词《双开锁》和《送蜜桃》。杨善元先生,一九三〇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出生于涿县熨斗店村。原博物馆馆长杨卫东先生回忆父亲(杨善元)经历时说,“父亲七岁那年闹日本,逃难跑到东阳屯,住了两三天后非要往孙庄方向跑,没走多远,就听村里马嘶人喊,枪炮声大作,火光冲天。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日本鬼子制造的东阳屯惨案……父亲在这儿躲过一劫,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上也曾几次在枪炮战火中死里逃生。”杨善元先生幼时,家里贫困,除租种几亩薄地外,还赶集上庙贩卖些毛巾、汗衫、针头线脑等所谓“洋广货”,勉强混个半饱。年冬,杨氏家族成立了个私塾,杨善元先生念了一冬一春,私塾就散了。年前后,杨善元先生凭着私塾底子,在房树村高小考了个备取前十名。尽管当时家中贫寒,可还是拼全力去上了像今天进大学一样的高小。由于自己的努力,年终考试时,杨善元先生考取甲等前10名。第二学期没上完,因家中吃穿困难又等着用劳力,杨善元先生辍学了。辍学后,他当过小做活,做过杂货店学徒,便不管多么劳累,也没忘找些杂书来读,当时看的《济公传》《施公案》《封神演义》《秦雪梅吊孝》等着实为后来的曲艺创作打下了一些基础。年4月,杨善元先生以30石玉米的代价被雇佣当了国民党兵,当年7月,在清风店战役中被八路军解放出来。年10月,杨善元先生参加了解放军,开始踏上了革命的征程。参军后,杨善元先生的文化功底得到了部队首长的重视和培养,被安排在第65军师任文化教员,后调至师宣传队,随部队打太原、克兰州、攻宁夏、战山东,其间编演了大量的快板、鼓词、数来宝、活报剧等。年参加中国人民 赴朝鲜作战,在战场上、坑道里,杨善元先生写下了多篇枪杆诗、战地日记和演唱作品。杨善元先生的成名不在曲艺,而是从诗歌开始。年他这个仅仅读过三年半书的“秀才”,作为文工团的创作员随中国人民 赴朝,下连队当中心文化教员,从鸭绿江一直打到板门店。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父亲和战士们吃着雪拌炒面,写诗歌抒发情怀,他把这些诗歌搜集起来,加工润色,同时他还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后来,兵团政治部把这些诗编印成一本《 战士枪杆诗》。朝鲜战场上,杨善元先生在战火中捕捉灵感,在英雄们身上挖掘素材,在阴暗潮湿的坑道里创作,艰苦的环境中写出了一篇又一篇 作品。年,杨善元先生在朝鲜开城前线完成了他 个曲艺段子《张勇接线》,内容是写一个通讯兵冒着炮火接通电话线的故事。一脱稿,就让政治部主任狠狠地批了一顿:“你这是胡说八道,咱们通讯连哪有个叫张勇的?”他委屈得哭了。后来,他委托一位汽车司机把那篇稿送到军邮站去。作品很快在国内的《战友》杂志发表,由一个唱京韵大鼓的演员唱遍大江南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以京韵大鼓的形式播放。从此,杨善元先生找到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并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杨善元先生从朝鲜回国后,与我国 作家魏巍等人共同编著了《 一日》一书。年,他的《双开锁》在《解放军战士》杂志上发表,在曲艺界引起好一阵轰动,先是《曲艺》杂志转载,而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入《借花》曲艺集。年,农村读物出版社选入以《双开锁》为书名的曲艺集。年,河北人民出版社选入曲艺丛书《洪水丹心》,中国作家协会编入《一九五七年曲艺选》…… 西河大鼓演员马增芬、焦秀兰的演唱录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之后,更使他名声远扬。杨善元先生始终坚持“服务工农兵,服务大众”的创作思想,年转业后,任河北省群艺馆《俱乐部》杂志编辑部副主编,同年出版 本曲艺集《借花》。年出版第二本曲艺集《百里挑一》。年返籍调回涿县文化馆后继续进行曲艺创作,打这以后,他的创作像打开闸门之水,倾泻而出,《送蜜桃》《借花》《金鸡三唱》《铁牛缘》《金秋八月》……。年,杨善元先生离休,他的作品按说早该出本《曲艺作品专集》了。可他却说:“整天忙于创作时,没想出书;等该出书的时候,才发现会写书的人出不起书了!”是的,杨善元先生临终前脱稿的两个合约25万字的中篇说唱《虎口拔牙》和《七星剑》,因经费等因素制约,一直未能出版。杨善元先生非常勤奋,这一辈子似乎只有两件事:生活中淡泊名利;书桌上伏案爬格。他一生没什么豪言壮语,爱发脾气,常顶撞上级,他的为人是有一说一,爱憎分明。他不习谄媚,最反对的就是拍马屁。所以,从年回涿州到离休,一直都是文化馆的一般干部,从没想过弄顶乌纱帽戴戴。杨善元先生不善交际,也没什么嗜好。他不近烟酒,不会棋牌等娱乐项目,甚至连扑克牌都不会玩。他说,玩物丧志。“文革”期间,杨善元先生被揪斗、挂牌,游街检查批斗达八个月之久,罪名是“二号邓拓——三家村伸向涿县的黑手”。滑稽的是,年12月的一天,杨善元先生正在县机械厂劳改,大喇叭却播放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曲艺节目来,唱的正是他创作的鼓词《双开锁》。播音员像是怕别人听不清似的,把作者的名字报了两遍:“下面请听马增芬同志演唱的西河大鼓《双开锁》,作者杨善元、杨善元!”杨善元先生当时在劳改工地上喊:“杨善元现在是黑帮!”这一下可惹祸了,晚上就开会批他态度不老实,“企图翻案”。于是就大会批、小会斗,大字报铺天盖地。在八个月集中营式的劳改中,杨善元先生的身体经受了严重的摧残。杨善元先生一生中历尽坎坷。早年在战场从军打仗,九死一生;中年遇“文革”挨整挨斗;到老年又多病缠身。尽管如此,他的创作激情始终未减。他是位多产作家,他一生发表曲艺作品三百多篇,有几十篇作品获奖。辞世前还在修改以 为题材的长篇评书《虎口拔牙》和《七星剑》。可惜,这些作品还未与读者、听众见面,他就离开了我们。杨善元先生的作品没有被历史遗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仍在重播他创作的鼓词《双开锁》和《送蜜桃》,当时河北省社科院的文学评论家王畅先生发表文章《重弹旧曲意翻新——听重播〈双开锁〉〈送蜜桃〉有感》,他在文中写到:“《双开锁》和《送蜜桃》是杨善元同志‘文革’前的旧作。这两个段子五十年代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唱。而今天听来,为什么仍感到虽陈不腐,似旧犹新,能为人们所欢迎呢?我以为这可以用‘曲旧真情在,词陈意翻新’两句话来加以说明。《双开锁》和《送蜜桃》的共同特点就是作者以充满感情的笔触,使作品具有真情实感。所以,具有深刻的真实情感的作品是不会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间的推移而减低其艺术光彩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接地气!”杨善元先生的一生,正如涿州市文物保管所首任所长董凌魁先生在墓志铭中写到的:“公艺术修养深厚,下笔如行云,挥毫似流水,可谓中国民间之文匠,世上俗艺之大师;公襟怀坦荡,诚实笃厚,至离休仍笔耕不辍,鞠躬尽瘁。”是的,父亲将毕生精力赋予文艺事业,为繁荣文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至离休患病期间仍笔耕不止,经常有文章见诸报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杨善元先生去世后, 散文作家、小说家魏巍, 书法家林鹏,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主席刘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畅,石家庄艺校校长、 作曲家孙奇良等知名人士纷纷发来唁电。省内外文化艺术界,涿州市相关领导,各有关部门领导和干部群众参加了吊唁活动和遗体告别仪式。年,涿州电视台《涿州纪事》的编导们组织拍摄播放了《曲艺作家杨善元》的专题片;涿州市政协文史委《文史资料》也刊登了怀念杨善元先生的文章。杨善元先生的作品堪为涿州的文化遗产,刘桂郁先生编撰的《涿州历史人名辞典》《涿州历史名人传略》中分别介绍了他的生平,刊载了怀念文章。恰逢清明,我们更加缅怀杨善元先生时,不由得想起康金贵先生抒写的挽联:“词文成绝唱,鼓曲久绕梁,寿终名望在,身去德音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ngzx.com/dysms/9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