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火腿,这一美味的特产,不仅口感鲜美,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其色泽鲜艳,红白相间,瘦肉部分香咸中带着一丝甜味,而肥肉则香醇不腻,令人回味无穷。不仅如此,金华火腿还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分解,这些营养成分更易于被人体所吸收。它更被赋予了诸多功效,如养胃生津、益肾壮阳、固骨髓、健足力以及促进创口愈合等。
在外观上,金华火腿也堪称一绝。其外形皮薄肉厚,皮色黄亮,形似琵琶,肉色红润,香气四溢。这“四绝”不仅赢得了世人的赞誉,更让金华火腿成为了中华美食的瑰宝。
值得一提的是,金华火腿的来历与宋代抗金名将宗泽紧密相连。当年宗泽抗金凯旋,乡亲们纷纷赠送猪腿以示慰劳。由于路途遥远,乡亲们便用盐腌制猪腿以便携带。经过腌制后的猪腿色泽鲜红如火,因而得名火腿。后来宗泽将这种“腌腿”献给朝廷,康王赵构品尝后赞不绝口,并亲自赐名为“火腿”,使火腿之名更加远扬。此外,南宋时期的东阳、义乌、兰溪、浦江、永康、金华等地均属金华府管辖,因此这些地方所产的火腿都统称为金华火腿。火腿的起源可追溯至温州地区。由于温州常受水灾困扰,尤其是沿海地区,海水倒灌现象时有发生。每当水退后,农民们从避难所返回,他们发现有些被淹死的猪被泥沙掩埋,经过海水的天然处理,这些猪肉自然变成了咸肉或火腿。历史记载,金华火腿的起源可上溯至唐代。在唐代开元年间,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中就有关于金华火腿的记载,称其品质上乘。到了两宋时期,金华火腿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名声远扬,成为金华地区的特色美食。元朝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将火腿的制作技艺带到了欧洲,对欧洲火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朝时期,金华火腿已名满天下,甚至被列为贡品,进献皇宫。至清代,金华火腿更是远销至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地,成为享誉全球的美食佳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ngzx.com/dysjd/1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