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送东阳马生序》刷了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我夏晓华到现在还能清楚记得这篇课文。
因为我小时候和宋濂一样,穿着破旧的衣服,走过泥泞的山路,只为一心求学。
冬天酷寒,手指冻得不能弯曲,还是要坚持读书。
走十几里地山路,只为借一本书。借回来通宵达旦看完,再按照约定赶紧给人家还回去。遇到学识渊博的人,就潜心向他们请教,毕恭毕敬,小心翼翼。
饥寒奔走的苦尚能克服,精神层面的苦却很煎熬。
求学路和创业路上,我遭到过无数白眼和嘲笑,但我始终没有放弃。
因为我深知,持之以恒的学习和锲而不舍的奋斗是穷人向上的唯一途径。
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宋濂的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我们很多时候回想人生最悔恨的事,莫过于上学没有好好读书,没有考上好大学,没有找到好工作,没有结个好姻缘,生活事事不尽如人意。
当面临卷不赢的学区、卷不完的工作、卷不到头的生活,才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加倍努力。
小时候,我们只知道《离骚》写尽了屈原的壮志难酬和怀才不遇,直到现在才明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易。
我们只知道《送东阳马生序》写满了宋濂求学之路的艰苦,直到现在才懂得“承天子之宠光”的谨小慎微。
余华说:“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知识差距等等,这些差距像一座座山,挡在我们前进的路上。”
我夏晓华说:只要从现在出发,千里在脚下,万山皆可平!
时光不能倒转,脚步却一直上前。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学起,从这一分一秒改起,拒绝精神内耗,全力奔赴山海,这才是我们重读《送东阳马生序》的意义。
命运不会亏待每一个天道酬勤的信徒。当时过境迁,所有的付出都有了结果,你会由衷慨叹“轻舟已过万重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ngzx.com/dysxw/11939.html